本网消息(图/黄琴 文/张容)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的第一本校史终于成书与大家见面了。23日上午,学院副院长钟克勋教授召集校史编委和部分作者,将这新鲜出炉的书籍送至各编委面前,这也是本次校史编写组的最后一次座谈。
座谈会上钟克勋首先谈到校史之于学校发展建设和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性。“校史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一部科学、真实、系统的校史,记载着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大学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创建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他还对各部门编委以及资料提供者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学校创办历史可追溯至2013至2014年,其间资料散轶,收集较为困难,全靠各位编委的努力和支持!”院长助理李民志也对校史的重要性做出肯定,“校史搜集原始资料,还原真实历史,这件工作需要一直坚持。”
“辛苦”是座谈会里的关键词。一年多里校史编写组多次开展讨论会,不断进行稿件细节对接,历经多次框架调整、资料收集增补、数据求证、内容整合、文字打磨,期间也因一些原因,校史工作暂时停滞。“校史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花了很多精力,最后精打细磨出现在我们面前,”办公室主任谭小艳讲道,“我们感受到辛苦不易,也非常开心。
其次的“辛苦”是编写者们对学院发展一路走来障碍重重,艰辛前进的感念。“我读张书记那篇我们还在优博广场办公的文章,读邓有权处长那篇关于第一批新生进校的文章,想至那时的情景,简直笑中带泪……”姜弦处长真诚表达内心的感慨。学院初期一路砥砺的艰辛如临其境,当时师生与办学者们秉持信念、一往直前的坚定如在眼前。校史也用了很多文字以纪实的笔法记叙了这段艰难历史,学院早期的建设者述说了当时学院发展的亲身体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段历史虽不是很长,但饱含创业的艰辛,前行的困苦,读罢如身临其境,令人感怀至深。
校史的文化力量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校史学习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增进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学生处副处长邓友权说到。“作为学校文化的源头,部分校史甚至可以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内容。”教务处处长周倩也对校史的价值做了延发思考。
天信学院第一本校史编写告一段落。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此次校史记录过往留存,重要意义更在于感召当下,引导未来。较之百年高校深厚的文化基业,天信如初生牛犊,但这也证实了其年轻和茁壮成长的蓬勃力量,它有着适逢时代的朝气,将以敏锐的眼光和矫健的步伐去探迎新时代的光芒,追赶新世界的潮流。
三苏长吟,厚土留香,天信建于钟灵毓秀之地,在孜孜前行中,当深刻汲取当地积淀的文化养分,迈出更加铿锵坚定的步伐。立足四川,辐射西南,天信在未来蓝图上,当与时俱进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出更具创新活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等那时,我们的校史将会有第二部、 第三部……并且一部比一部精彩,一步步铺设出天信师生踏实前行的自信之路,凝结天信学院跬步累积的厚重底蕴。
来源:图书馆
审核/发布: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