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fu Infor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招生代码:5785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原则性意见
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3973<

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结合三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二)发展性原则。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二)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三)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参照高职高专国家示范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标准。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一)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二)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三)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四)专家审定。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五)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二级学院(或系)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六)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执行和检查

(一)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进行备课和授课。

(二)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任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并以此作为教研室活动主要内容。二级学院(或系)分管教学的主任应在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全二级学院(或系)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情况,组织小结和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教学经验。

(三)课程标准一经审定,要保持相对稳定。新课程包括选修课开设前应先制订试行课程标准,经第一轮教学实践后再进行修订,形成课程正式课程标准。新设专业的课程标准经过一个或几个教学循环后,也应进行必要的修订。

(四)教务处每学年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评议,对不合格或不规范的教学大纲将退回重新编制或修订。

六、有关要求

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七、课程标准内容及参考模板(附后)

附件1

课程标准内容及参考模板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修读学期

×学期

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集群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定位及作用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单倍行距。下同)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辅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

与本课程关系

课程名称

所属类别

与本课程有关的支撑能力

前导课程







本课程


后续

 

课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一、知识目标

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具有的“思辨”、“应变”等能力,应达到的“会学习”、“会工作”等职业技能能力。

1.掌握…

2.了解…

3.熟悉…

二、能力目标

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掌握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知识。

1.会…

2.…

3.操作…

三、素质目标

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特别要结合课程思政等要求。

1.执行能力。…

2.创新能力。…

3.拓展能力。…

4.管理能力。…

5.沟通能力。…

四、其他目标(如证书目标等,有则规定,无则不规定)

1.…

2.…

证书目标可描述为:本课程应充分考虑 … 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关于 … 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课程整体设计

序号

学习单元名称

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课程学习总学时

——



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学习单元名称


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

1.目标:

2.具体任务:

3.活动设计:

载体或活动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场地与设施


教学方法及实施建议


学习单元设计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

学时

主题学习单元1名称

1.1……

1.2……

1.1……

1.2……


主题学习单元2名称

2.1……

2.2……

2.1……

2.2……


……








本学习单元学时小计


注:1.学习单元要与前述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应具有对应关系,可一对一,亦可多对一

2.学习场地与设施从本学习单元教学实施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网络条件建设等提出建议。

3.教学方法及实施建议指与实现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参观法、案例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性学习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分组实践法等中的部分或其他方法。

4.拟实现能力应是课程总体目标所描述能力在本学习单元的分解和具体化

5.必须掌握的知识,一定是必须、够用,而且对其他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整合度

6.在设计学习单元时,要考虑任务或项目载体,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确保一个主题学习单元应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展示的任务或项目。

7.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把职业资格证有关内容有机融入。

第四部分  课程考核与评价

此处应强调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即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方式:百分制,过程性评价占X%、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X%,每位同学个人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X%+期末卷面考试成绩X%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与考核表(示例)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权重(%)

 

过程性

评价

考勤

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

现场考核

X%

理论

作业

缺一次作业(包括实验报告)扣5分,迟交一次扣2分。根据作业质量优劣分别扣0-2分

理论

作业

X%

课堂提问、测验

根据回答问题质量每次加010分,课堂测验采用10分制,根据测验答题情况每次加010分。课堂提问未回答及课堂测验未做者该次成绩为0。

现场考核

X%

实操

考核

期中实操考核占30%,期末实操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30%。

现场考核

X%

结果性评价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辅相成,内容侧重理论基础和技术要领,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卷面

考核

X%

合计

100%

第五部分 教材及相关资源

此处应明确本课程是选用现有教材还是自主开发教材。若为选用现有教材,建议选用先进、适用、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十二五”规划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含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列出确定的教材名称及出版社;若为自主开发教材,应说明教材为什么开发、由谁来开发、开发什么内容。

同时要列举出要准备或开发的教学资源,如:实训指导手册、教学课件、网络资源、仿真软件、主要学习参考资料等。

推荐教材

                         教学资源表

序号

 

 

拓展途径

1




2




3




4




5




第六部分  其他说明

此处应运用一段文字明确规定除了基本的教学教材、教学场所、实训场所外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源或条件要求。


附件2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实训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XXX》课程

实训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修读学期

×学期

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通识教育课程/专业集群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一、实训课程目标

明确本实训课程的性质;明确本实训课程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单倍行距。下同)

如:“XXXX实训课程是一个综合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XXXX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能独立会/操作XXXX。”。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辅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实训要求

1...

2...

3...

初步具备XXXX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XXXX的基本功能的知识;具备熟练运用XXXX的基本能力;具备XXXX的相关能力。

三、实训内容

1.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实训一



实训二



实训三



实训四



实训五



实训六



实训七



注:学时分配后,加起来的总学时应该等于实践学时数。

2.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XXXXXX

(一)实训要求

分章节描述实训要求,明确学生学习这部分课程后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的能力。

“认识与了解国家标准关于XXXX的一般规定,了解《XXXX》的相关理论,让学生掌握XXXX的安装与卸载以及XXXX的工具与功能。”

(二)内容提要

1....

2....

3....

4....

5....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主要实训仪器与器材

 

四、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与考核办法

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训内容及实训报告。按照要求,作品分为四个档次: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一个阶段所得成绩的总分为期末成绩。根据上交实训作业报告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不及格者,按XXXX实训课程不及格处理。严重抄袭行为者,无实训报告者,按不及格处理。

课程考核评价表(参考,可调整)

序号

考核主要内容

考核要求

评分人

评分权重

1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完成)

迟到早退、课堂纪律



学习态度、作业提交



2








主要实训仪器与器材...

2.进程安排与实施步骤

明确课程时间安排及实训报告提交时间等。

1)...

2)...

五、参考资料(不少于3本)

...


四川省高校网络理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