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fu Infor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招生代码:5785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扩招人员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207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配置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为规范我院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职工及应(往)届毕业生等高职扩招生源(以下简称扩招生源)的教育教学工作,须修(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如下。

第二章  细则

第二条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针对扩招生源的教育教学,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培养方案为关键,以教师主导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确保“教好”“学好”“管好”,实现高质量就业。按照学院“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书院理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路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创新教育。线上课程建设可结合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但必须从教案出发,教材也要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课程。同时,周期性教学活动环节也必不可少。

第三条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具有职业素质,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本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四条  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认真、广泛地开展专业调研,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找准适合扩招生源的知识、技能模块,以便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立足实际开设有关选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立足实际开设有关选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统筹推进针对各类生源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悉心关注扩招生源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做好引导和服务。

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依据学情分析报告,结合实际,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等,统筹配置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

打造适应扩招新要求的教师队伍。

针对扩招后教育教学新要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打造能够胜任面向不同生源实施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改革方法与手段,增强适应和解决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的能力。

引导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建立导师制、师徒制,强化个性化教学。支持团队针对高职扩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组织运行、课程结构内容、学生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扩招生源对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对非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应尽量单独编班或实施分层教学。指导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校企联合开展培养,推行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

对在岗职工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日通过有关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线上学习,周末、节假日或晚间到学校或具备条件的企业教学场所集中面授和辅导,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可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规律,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旺”季以企业实践为主,“淡”季以学校教学为主;对高素质农民、村“两委”委员、相对集中的在岗职工等,应积极做好“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社区学区”“企业学区”,就近实施集中教学。

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

积极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推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为各类生源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提供便利。

扩招生源已有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经学校认定后可折算成相应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并可调整有关教学内容或学时安排。学院将制订认定、转换规则和实施办法,经学校党委会议或校长办公会审定后发布实施,并通过学校网站等向社会公开。不得随意把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企业工作内容、时间等折算抵扣学时学分。

严格教育教学管理。

学院各部门要适应生源、教学组织形式、资源利用方式的新变化,优化资源配置,要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基础上,针对不同生源特点,灵活多样开展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实习和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创新实习管理方式,为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要主动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需要,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条件组织实施竞赛活动、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各类生源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采集,根据反馈实时诊断、及时改进。

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并把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严把毕业出口关,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形式降低毕业要求。

第五条  基本内容

专业名称及代码

入学要求

修业年限、学历与学习形式

职业面向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课程设置与要求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实施保障

毕业要求

附录

第六条  制定培养方案的基本规范及要求

基本架构及主要指标

1.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构建。专业课程分成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两个部分;能力模块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

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均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确定的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是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及根据专业方向、专业知识结构或职业拓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专业课程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考虑职业岗位流动和职业岗位专业素质提升的需要,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的专业技能能力,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设置的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实践”形式展开,包含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面。

2.各类课程学时所占的比例为:通识教育课程25%-30%、专业课程(含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55%-65%、素质拓展课程约占10%-15%。

学制及修业年限

1.标准学制:3年

2.学生学习年限最低为3年,修完所要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最长者不超过6年(含休学);按照国家政策服兵役者,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学分和学时的规定

学分和学时计算方法只针对学生,是学生应修课时数的依据。

1.一般课程:一般的课程每18学时对应1个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时及学分安排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2.各专业(除国防教育方向专业外)军事课程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 36 学时 2 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 2-3 周实际执行 112 学时方案中记 2 学分,24 学时;国防教育方向专业军事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可参照以上执行;退役军人可凭相关证明免修军事课程。

3.除军事课程之外独立设置的教学环节:每周记 1 个学分,按每周 24-30 学时计算;毕业设计(论文)计 90 学时,记 3 学分;顶岗实习计 520 学时,记 8 学分;毕业教育计 24 学时,记0.5 学分。

4.各专业学生至少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修得 2 学分。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细则。

5.原则上总学分为130-140学分。课内总学时由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和理实一体化学时三部分构成;教学活动总学时为2500-2800学时;学生毕业要达到的选修课时数与总时数的比例不少于10%。公共课选修课跟专业选修课学时比例可按照4:6设置

6.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含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和不单独设置的实践课)总学时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课程设置及安排

1.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

1根据教育部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拟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2“必须、实用、够用”为度,进行课程整合,去除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

2.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学期安排:各专业原则上应按照“2+(0.5+0.5)”的教育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表示前两年(第一至四学期)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0.5+0.5)中第一个“0.5”表示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五学期)进行综合训练,强化技能;最后的“0.5”表示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岗位能力。

3.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学院各专业公共课程的开设,由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二级学院(或系)共同研究确定。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全院打通,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识模块,是为能力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

能力模块,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设置要与岗位具体能力要求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确定 5—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达到书证融通。

3素质拓展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实践”形式展开。各专业必须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环节,2 学分,36 学时,其余实践活动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岗位(群)能力要求进行设置;根据学生在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实践参与、职业素养等方面表现,由学生工作部和各系提出,学生工作部考核完成。

41+X 证书与竞赛替换学分标准

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设置对应的学分替换标准。包含已有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职业相关资格证书等。

4.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组织形式及教学模式

根据各专业及课程的特点,要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通识教育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专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 40%。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课程的考核,应体现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指导思想,改革以学科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考核模式,实现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灵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笔试、开卷笔试、闭卷机试、开卷机试、口试以及其它(实践操作、项目设计、产品生产、作品设计与制作、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多媒体汇报、整体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应以实践课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尽量从实际工作岗位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

第七条  考试课程

考试科目应根据学院的有关规定和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来确定;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课程应进行技能考核;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加强过程性考核。

第八条  毕业资格要求

学生最后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知识模块学分、能力模块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独立实践环节学分,通过毕业资格审查,方可准予毕业。

第九条  人才培养方案编排要求

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和格式

为方便排版和装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采用A4纸张。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表格,也必须采用A4纸张。纵向排版。页眉页脚均为1.5厘米。页边距分别为:上2厘米,下2厘米,左3厘米,右2厘米。统一采用office10以上办公软件进行编辑,一级标题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及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表格内字体为宋体五号;段落行距固定值为22榜。

规范课程名称,通识教育课程全院用统一的课程名称。

人才培养方案中不能有文字错误和数字统计错误。

第十条  说明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校内外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参加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小组制定,报请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后,分管院长和院长签发后执行。

本指导意见从 2020 级执行,各教学二级学院(或系)严格按学院批准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组织教学。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我院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职工及应(往)届毕业生等高职扩招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本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四川省高校网络理政平台